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
1.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
类 别 | 序 号 | 课程名称 | 理论 | 实践 | 学时数 | 各学期学时安排(学时/周)
| |||||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|||
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| 1 | 数学 | 30 | 30 | 60 | 4 |
|
|
|
|
|
2 | 语文 | 40 | 20 | 60 | 2 | 2 |
|
|
|
| |
3 | 专业英语 | 15 | 15 | 30 |
| 2 |
|
|
|
| |
4 | 德育 | 80 | 40 | 120 | 2 | 2 | 2 | 2 |
|
| |
5 | 职业礼仪 | 20 | 10 | 30 |
|
| 2 |
|
|
| |
6 | 计算机应用基础 | 50 | 40 | 90 | 4 | 2 |
|
|
|
| |
7 | 体育 | 30 | 60 | 90 | 2 | 2 | 2 |
|
|
| |
| 小计 | 265 | 215 | 480 |
|
|
|
|
|
| |
专业基础模块 | 8 | 专业认知(驾驶、专业方向) 等 | 50 | 22 | 72 | 专业周 |
|
|
|
|
|
9 | 汽车钳工基本技能训练 | 20 | 40 | 60 | 专用周2 |
|
|
|
|
| |
10 | 焊工基础 | 10 | 20 | 30 | 专用周 |
|
|
|
|
| |
11 | 金属工艺学 | 20 | 16 | 36 | 2 |
|
|
|
|
| |
12 | 汽车常用材料、维修机具性能及使用模块 | 30 | 30 | 60 | 4 |
|
|
|
|
| |
13 | 机械识图与CAD | 60 | 60 | 120 | 4 | 4 |
|
|
|
| |
14 |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| 30 | 60 | 90 | 2 | 4 |
|
|
|
| |
15 | 液压与气压传动 | 30 | 30 | 60 |
| 4 |
|
|
|
| |
| 小计 | 250 | 278 | 528 |
|
|
|
|
|
| |
专业核心课程模块
| 16 | 汽车概论 | 50 | 10 | 60 | 4 |
|
|
|
|
|
17 | 发动机 | 40 | 50 | 90 | 6 |
|
|
|
|
| |
18 | 电控发动机 | 40 | 50 | 90 |
| 6 |
|
|
|
| |
19 | 底盘 | 30 | 60 | 90 |
| 6 |
|
|
|
| |
20 | 底盘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 | 30 | 60 | 90 |
|
| 6 |
|
|
| |
21 |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| 45 | 45 | 90 |
|
| 6 |
|
|
| |
22 | 汽车电器 | 35 | 55 | 90 |
|
| 6 |
|
|
| |
23 | 汽车二级维护保养模块 | 20 | 10 | 30 |
|
| 专用周 |
|
|
| |
| 小计 | 370 | 470 | 840 |
|
|
|
|
|
| |
专门方向强化训练(选择一个方向) | 24 | 机电一体化维修工强化训练模块 | 100 | 140 | 240 |
|
|
| 36 |
|
|
| 小计 | 320 | 400 | 720 |
|
|
|
|
|
| |
| 25 | 驾驶实习与驾驶证的考取 | 50 | 130 | 180 |
|
|
|
|
|
|
26 | 顶岗实习 | 300 | 900 | 1200 |
|
|
|
| 30 | 30 | |
学时合计 | 1555 | 2393 | 3948 | 36 | 36 | 36 | 36 | 30 | 30 | ||
2.学时比例
教学模块 | 学时 | |
学时 | 百分比 | |
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| 480 | 14% |
专业基础模块 | 522 | 15 % |
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| 840 | 24% |
专门方向强化训练 | 420 | 12% |
顶岗实习模块 | 1200 | 35 % |
总 计 | 3462 | 100% |
3.素质拓展教育项目及时间安排
序号 | 教育项目 | 内 容 | 时间 |
1 | 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| 1.职业生涯规划实践;2.《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》。 | 1-5学期 |
2 | 素质养成教育与行为规范 | 1.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;2.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;3.加强学生安全、纪律教育;4.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。 | 1-6学期 |
3 | 文体、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 | 共青团活动、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 | 1-6学期 |
4 | 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 | 1.积极参加学术讲座、参加科普宣传;2.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;3.参加校内外汽车维修技能大赛;4.开展为社会提供汽车维修等方面的服务。 | 1-6学期 |
4.技能实训课程设置及要求
实训教学的内容设置以“学以致用、学用结合”为基本原则,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技能实训课程,并考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。依据汽车维修企业台账中常见维修项目的技术统计数据,选取187个技能点(其中基础课程技能点10个、专业课程技能点177个)作为课程设置项目。遵循 “以能力为本位,以实践为主线,以就业为目的”的指导思想,突出实际操作技能教学,最大限度地缩小技能实训与职业岗位的距离,使学生具备相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。
技能实训课程技能点设置一览表
实训课程名称 | 实训项目 | |
项目序号 | 项目内容 | |
1.汽车驾驶 | 1 | 安全驾驶知识 |
2 | 驾驶基本技能 | |
2.机械基础 | 1 | 材料实验 |
2 | 机械机构与传动实验 | |
3 | 机械零件实验 | |
4 | 汽车液压、气动实验 | |
3.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| 1 | 汽车电工实验 |
2 | 汽车电子实验 | |
3 | 汽车电控实验 | |
4.汽车维修基础 | 1 | 钳工基础实训 |
2 | 汽车维修资料检索 | |
5.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| 1 | 检查与更换活塞环 |
2 | 检查与更换连杆轴承 | |
3 | 检查与更换曲轴轴承 | |
4 | 检查配气正时,更换正时链条 | |
5 | 检查与更换凸轮轴,调整气门间隙 | |
6 | 检查与更换气门油封 | |
7 | 检查与更换气缸垫、气缸盖 | |
8 | 测量汽油机气缸压缩压力 | |
9 | 检查与更换油底壳 | |
10 | 检查与更换机油泵 | |
11 | 检查与更换节温器 | |
12 | 检查与更换水泵 | |
13 | 发动机总成机械部分的分解与装配 | |
14 | 发动机总成的更换、吊装 | |
15 | 检查与更换起动机 | |
16 | 起动机的分解与装配 | |
17 | 检查起动线路 | |
18 | 检查与更换点火线圈 | |
19 | 检查与更换火花塞 | |
20 | 检查点火正时 | |
21 | 直列式、转子式喷油泵的认知实验 | |
22 | 直列式、转子式喷油泵的分解与装配 | |
23 | 测量柴油机气缸压缩压力 | |
24 | 柴油机喷油器性能实验 | |
6.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| 1 | 更换离合器摩擦片、分离轴承 |
2 | 更换离合器分泵、总泵 | |
3 | 更换手动变速器同步器 | |
4 | 更换万向节、中间支撑轴承 | |
5 | 更换半轴球笼 | |
6 | 更换后桥差速器 | |
7 | 更换半轴及油封 | |
8 | 手动变速器的分解与装配 | |
9 | 手动变速器的更换、吊装 | |
10 | 检查与更换下摆臂 | |
11 | 更换前减振器 | |
12 | 轮胎的拆卸、分解与组装 | |
13 | 轮胎动平衡 | |
14 | 检查与更换轮毂轴承 | |
15 | 检查与更换制动鼓、制动蹄 | |
16 | 检查与更换制动盘、制动块 | |
17 | 更换横拉杆球头 | |
18 | 转向器的分解与装配 | |
19 | 更换液压转向助力泵 | |
7.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 | 1 | 更换蓄电池 |
2 | 蓄电池充电 | |
3 | 检测蓄电池 | |
4 | 更换发电机 | |
5 | 发电机的分解与装配 | |
6 | 检测电源系统 | |
7 | 更换仪表板总成 | |
8 | 更换前照灯灯泡 | |
9 | 检查与更换喇叭 | |
10 | 更换组合开关 | |
11 | 更换保险丝与继电器 | |
12 | 更换刮水器电机 | |
13 | 全车电路原理与电路图识读 | |
14 | 全车电路故障诊断 | |
8.汽车使用与维护 | 1 | 检查润滑系渗漏 |
2 | 更换机油滤清器 | |
3 | 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| |
4 | 更换燃油滤清器 | |
5 | 更换空气滤清器 | |
6 | 检查与调整离合器踏板 | |
7 | 检查半轴防尘套 | |
8 | 检查与更换后桥差速器油 | |
9 | 检查减振器(渗漏、性能、紧固) | |
10 | 轮胎的检查与换位(包括花纹、气压) | |
11 | 检查与调整制动踏板 | |
12 | 检查与调整转向器自由行程 | |
13 | 检查转向助力液面 | |
14 | 检查蓄电池电解液(通风、充电指示状态) | |
15 | 检查发电机安装状态、驱动皮带及配线 | |
16 | 检查充电指示灯及发电状态 | |
17 | 检查仪表及指示灯 | |
18 | 检查灯光系统 | |
19 | 检查与更换刮水片 | |
20 | 检查电动车窗的功能 | |
21 | 检查电动座椅的功能 | |
22 | 检查中控门锁的功能 | |
23 | 检查时钟、点烟器的功能 | |
24 | 检查前后挡风玻璃除霜、除雾器的功能 | |
25 | 检查空调的制冷性能 | |
26 | 检查收音机的功能 | |
27 | 检查CD机的功能 | |
28 | 检查功放及音响喇叭 | |
29 | 二级维护工艺 | |
9.电控发动机维修
| 1 | 检查与更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|
2 | 检查与更换水温表传感器 | |
3 | 检查与更换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| |
4 | 检查与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 | |
5 | 检查与更换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| |
6 | 检查与更换空气流量传感器 | |
7 | 检查与更换进气压力传感器 | |
8 | 检查与更换氧传感器 | |
9 | 检查与更换爆震传感器 | |
10 | 检查与更换节气门体 | |
11 | 检查与更换VVTi执行器电磁阀 | |
12 | 检查、清洗与更换喷油器 | |
13 | 检查与更换汽油泵 | |
14 | 检查与更换继电器 | |
15 | 检查与更换EGR阀 | |
16 | 检查与更换活性炭罐电磁阀 | |
17 | 检查与更换发动机ECU | |
18 | 检查与更换活性炭罐 | |
19 | 检查与更换三效催化转化器 | |
20 | 汽油机排气检测与分析 | |
21 |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 | |
22 | 发动机电控系统数据流、波形分析 | |
23 | 柴油机电控系统实验 | |
24 | 柴油机高压油路测试 | |
25 | 柴油机电控喷油器性能测试 | |
26 | 柴油机烟度检测 | |
27 |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 | |
10.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| 1 | 检查与更换自动变速器油 |
2 | 检查自动变速器油压 | |
3 | 检查与更换液力变矩器 | |
4 | 检查与更换液压阀体 | |
5 | 变速器总成更换、吊装 | |
6 | 检查与更换自动变速器电磁阀 | |
7 | 更换自动变速器电脑 | |
8 | 检查与更换速度传感器 | |
9 | 检查与更换油温传感器 | |
10 | 检查与更换换挡开关 | |
11 | 自动变速器的分解与装配 | |
12 | 电控悬架系统实验 | |
13 |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检测与实验 | |
14 | ABS/ASR/EBD系统故障诊断 | |
15 | 检查与更换轮速传感器 | |
16 | 检查与更换ABS/ASR/EBD电脑 | |
17 | ESP系统自诊断 | |
18 |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实训 | |
11.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| 1 | 汽车安全检测站的组成与检测工艺流程 |
2 | 汽车轴重、制动力检测 | |
3 | 汽车侧滑检测 | |
4 | 汽车车速表检测 | |
5 | 前照灯检测 | |
6 | 汽油机排气检测 | |
7 | 柴油机烟度检测 | |
8 | 喇叭声级检测 | |
9 | 汽车综合检测站的组成与检测工艺流程 | |
10 |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使用 | |
11 | 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| |
12 | 悬架振动实验 | |
13 | 转向系统检测 | |
14 | 前轮转向角检测 | |
15 | 四轮定位检测 | |
16 | 车轮动平衡检测 | |
17 | 离合器打滑检测 | |
18 |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 | |
19 |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 | |
20 |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 | |
21 | 汽车电气故障诊断 | |
22 | 汽车整车故障诊断 | |
12.汽车评估技术 | 1 | 汽车技术等级评定 |
2 | 二手车价格评估 | |
3 | 事故车碰撞评估 | |
13.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 | 1 | 检测安全气囊 |
2 | 更换电动座椅电机 | |
3 | 更换电动车窗电机 | |
4 | 更换中控门锁电机 | |
5 | 匹配防盗钥匙 | |
6 | 检查电动后视镜的功能 | |
7 | 更换电动后视镜 | |
8 | 更换自动天线、扬声器 | |
9 |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 | |
10 | 汽车电气设备电控系统故障诊断 | |
14.汽车空调系统构造与维修 | 1 | 检查空调制冷系统性能 |
2 | 检查空调制冷剂的泄漏 | |
3 | 抽空、加注空调制冷剂 | |
4 | 检查与更换膨胀阀 | |
5 | 检查与更换干燥过滤器 | |
6 | 检查与更换空调压缩机 | |
7 | 检测与诊断自动空调 | |
8 | 检查与更换车外温度传感器 | |
9 | 检查与更换鼓风机调速电阻 | |
10 | 检查与更换风门控制器 | |
15.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| 1 |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 |
2 | 汽车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训 | |
(四).教学评价
1).坚持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。
2).实行理论考试、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,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。
3).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、作业评价、学习效果课堂展示、综合笔试等多元评价方法。笔试主要针对各部分的基本知识进行命题。
4).实践部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。实践考试要设计便于操作的考题和细化的评分标准。
5).要根据课程的特点,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,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、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,又要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、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,以及爱护设备、节约能源、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。
1